2016年12月30日

2016



這兩三年的年底,我都會用一個字替那一年做個總結。

2014
年是「傷」,那年不斷跌撞,小傷不斷,在年中之後甚至有了非常嚴重的傷,到了無法走路的地步,該年住在陽明山上,光是每天到台北市區看醫生,就是個擾人的折磨。也因為這個傷,許多故事和人事,延續至今。
2015
年是「錢」,跟一些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因為金錢的來往和認知,讓我對錢這個字重新看待。我發現錢對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事,但同樣的金額,對不同的人而言,大小和輕重也不同。關於錢所伴隨的事件當然不只如此,還包含了掠奪、虧欠、依賴和偏執。

剛才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著今年的字該是什麼呢?應該是「人」吧?但開啟電腦準備寫出此文的同時,我打開過去兩年的年末文重看,才發現其實每年的總結字都該是人。因為生活的故事本來就跟人息息相關,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老生常談的話,在今年不斷應證。我發現「好命」與否的關鍵,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如何看待。生活是否開心豐盛,是自己給的,在大部分的時候,跟別人無關。

性格決定命運的狀況有兩種:一個是關係到讓現在的生活過得開不開心,另一個則涉及到未來的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明白這件事情之後,我們可以告訴自己「如果想成為怎麼樣的人,首先要擁有能夠成為那樣的人的性格」。早就知道這句話,可惜我卻花那麼多年的時間才體會。今年,這句話從周遭的人的生活裡看到體現(無論是喜歡或討厭我的人,也無論是過得好或壞的人),這些人都是我的貴人,真的,一點都不矯情,在討厭我的人身上看到這句話的應驗,我竟然冒出了一絲感謝,感謝你們讓我明白,千萬不要成為自己不喜歡那一國的人。

每年都替工作設定了某些主題和想完成的事,卻發現再怎麼做都嫌不夠,想完成的總是太多。今年跟明年刻意沒有安排個展,也因為如此,創作的樣貌變得更龐大、更零散,我並不確知這樣的安排是否好壞,但每一步都殷殷期盼、屏息以待、小心翼翼。

謝謝今年遇到的每個人兒,所有的好壞和恩怨都放下吧?跨年之後我們重新開始。
謝謝相互陪伴的人兒,讓我們一起變成閃閃發亮的人吧!

新年快樂。

2016年12月3日

寫在盛開之前 /《繁花盛開計畫》創作自述

繁花盛開計畫 / 群照

牽手樹  92x194cm 壓克力彩  2012

文 / 黃柏勳
2012年的晚冬,我跟幾個藝術家,在東京辦了一個名為《強占青春》的展覽,展場外牆的茶樹上,第一朵白色茶花,在鵝黃色的冬陽下,呼吸時會呵出霧氣的冷冽天候裡綻放。從住處通往展場的地鐵車廂裡、街道旁的自動販賣機前,也開始看整排陳列的粉紅樹海報,為即將到來的「櫻花季」譜上序曲。

那年的盛夏,我畫出了《牽手樹》,兩棵長滿粉色茶花狀的花球樹相勾而立,在清朗的水藍之上。如今回想起來,這該是《繁花盛開計畫》最早的楔子。
2012年還發生了另一件事,就是請擅於做陶的老爸,用巧手幫我捏製首顆的立體花球。也許是時機不夠成熟,或是執行能力還是不夠,這個心念一放就到現在。時隔了四年之後的2015年,我開始著手創作首件立體作品《自由的目的》,並在2016年起,期待一座繁花盛開的森林。
學生時期的雕塑課,總是太過於翹課貪玩,如今後悔莫及。 一切並非那麼容易,從雕塑工廠的選取、跟雕塑老師的溝通、草圖繪製、胚體形構、翻模、打磨、拋光、上色、彩繪、金油噴製……過程無繁瑣擾人。「這個那麼費工,利潤不高,數量又少,我們工廠不想接這種東西,台灣沒有工廠願意接這種東西。」大部分的工廠老闆都用這句話回絕。 接近一年的時光裡,數不清有多少次為了花球胚體的造型不優雅、線條的不柔軟,搭車往返位於南北雙城的工廠與工作室之間,更別提無數個夜晚清晨,跟VTSS團隊在電話裡對於製作細節的溝通。我們挑戰了整個參與這個計畫所有人耐性與細膩度的極限,包括我自己,為了要讓花球可以720度的讓人欣賞或放在手上把玩,在金油噴製和手繪上色的過程,更是煞費苦心。除了對品質的要求、理想的期許,也包含了我對這個作品究竟還能做些什麼,那份求知若渴又自問自答的心意。
當然,除了萬般挫折,也有很多次接近成功的時分,我們屏息以待。 「老實說,發願做一百顆,我超後悔的!!怎麼可能畫得完啦????整個計畫應該會進行很久吧?」看著多達百顆的花球裸胚送抵工作室,我慌張地對著朋友說:「但這個計畫超酷,草間彌生的小南瓜無限量,每顆都長一樣,我才不相信草間婆婆每顆都看過摸過。但這批花球每顆都是我親手彩繪,每顆都是原作,每顆都不一樣,每顆都限量一顆。」「而關於版次……每顆花球彩繪的圖案都不一樣,那邏輯就像你將一百張面積相同的畫布畫上了一百個不同主題的圖案,只是如今把畫布立體化了,是不會,也不該有版次問題的。」除了巨大的繁瑣,我也一一解釋這個計畫的概念與用意。
以藝術為業自由且辛苦,同時得付出巨大的代價,若非總是有些熱情或理想,或許我們都能有其他的選擇。繁花盛開計畫,除了希望能嘗試新的創作方式,也希望這些造型肥嫩的花球,能代替我,到更遠的地方,給更多的人看見,更希望的是,它們能陪伴人兒們,在房間裡、書桌上、床頭邊或任何一個安室的角落,在每個既豐富又寂寞的日子。 我總在腦海裡想像,或許未來,能在某些不曾到過的地方上,櫥窗裡,看到多年前在工作室小心翼翼呵護的作品向我打招呼:「嗨~好久不見,我在此處盛開!」。

2016年11月21日

圖譜界線的內外 (文 / 沈耿立)



CANS當代藝術新聞11月號的7080(亞洲當代藝術新世代)封面

明日之島的進化論  100x80cm  壓克力彩  2016


黃柏勳的符號不完全來自自然,面對物象觀察的設計轉化,它反倒像是設計發想過程中的無中生有。談起他創作裡的內容,我並不會特別地先引以藝術脈絡裡的某一位藝術家,用為汲取比對的參照。未來主義建築家Zaha Hadid、裝飾主義設計師Tord Boontje、工業設計師Karim Rashid,這三位分別來自建築、平面、產品設計的創作者,反倒是讓我想起黃柏勳作品的第一印象。Zaha Hadid有機幾何的流線設計,幾近不存在純粹的直線、Tord Boontje擅長以花為主題,從破壞、裁減的平面過程,逐漸將作品轉化成立體空間;而Karim Rashid的產品設計,就跟黃柏勳一樣,似乎偏好大量的粉色調。

在成為職業藝術家之前,黃柏勳在設計公司上過班,他的藝術養成不像一般藝術科班,於邏輯與思想上,都有設計本業裡常講的「跨域」特性。跨域在設計行業中,求的是不同產業別的合作成果;我覺得黃柏勳取巧,他如此援引橫縱聯繫間的設計思維,進而讓自己的作品推往畫面想像與通往未知邊際的灰色地帶。畫布作為一個現實的載體,則像是一座橋樑,讓他藉以溝通現實界線內外所渴望的想像。

也許是海洋?或許是植物?我對於黃柏勳那些來自直線的無機或曲線的有機、直線的理性或曲線的感性,看成是一套生物學科的圖譜。他熟稔這個系統,在空白畫布前隱隱約約地開始締結腦內的視覺圖像,利用不同等差或等比的公式,表現線條以及幾何形式上不同張力、平衡甚至律動的運用,用以組織新的造形。他曾自豪地談起自己的創作並沒有參考進誰的繪畫風格,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他以系統作畫,圖像的產出多自左腦設計的理性。


未來世界的復古風景  65x65cm  壓克力彩  2015


外形(form)、塊體(volume)、結構(structure)除了這些引人注目的視覺焦點外,黃柏勳其實更專注在他要求嚴謹的幾何,避免隨意的線條或色塊的使用。因為他的作品時常帶著「水氣」,「水氣」是他在創作畫面中,不經意設下觀看他繪畫的隱性結構。這層水氣隔絕在觀者與畫布之間,也由於水氣像是漂浮於平面的繪畫材料上,《遙遠的雲朵》讓觀看黃柏勳的作品,就好像隔著水族箱欣賞金魚一般造成對空間遠近的感知模糊、描繪題材位置定向的疑惑、以及視覺質地使用的好奇。2016的作品《秘密》,黃柏勳則混用透明度的構圖引導,分割畫面上下、前後的地平效果,讓原本因為水氣所漂浮的畫面視線留下,造成另一種繪畫內外,視覺向度的特殊疊圖景觀。

秘密  30x30  壓克力彩  2016

遙遠的雲朵  65x65cm  壓克力彩  2015
廣泛地使用圖譜痕跡,黃柏勳作品裡的符號已不僅是主題的陪襯,符號本身就能獨立,而成為另外增生的作品主題。一系列新作如《明日之島的進化論》、《遠遊》,他開始在作品裡面,追加或拼貼來自現實所考察而來的故事片段符號在畫面場中穿梭,提供不連續構圖的場景,夾雜著各種畫面的安排。如此圖像與故事的互文關係,使得作品的藝術文本更具書寫性,讓觀者可以在畫面結構的不同角落中,仔細地閱讀並且隨著自己所發現的畫面線索,自由地容納那些容易被繪畫文本觀念所忽略的隱含性辯證,進一步自由地拼湊出屬於觀者自身的故事經驗。

遠遊  120x120cm  壓克力彩  2016

我認為黃柏勳的創作目的是,打破藝術風格並且接受一種新的思考形式來革新創作,這種具有設計特徵的思維影響其造形,形成新的審美情趣。就如之前所提的「跨域」性格,促成他即便是藝術體制內的工作者,也捨棄偏於垂直傾向思考的藝術史邏輯。
2012投入研究立體創作的他,透過陸續幾件已經完成的作品,開始更深入的探索雕塑中所運用的技巧、空間的重要性,甚至於作品複製的版次觀念。是創作時間太多的關係嗎?黃柏勳開始一項《繁花盛開》的計畫,他挪用複製的批量機制(mass production),以工廠製作的模式,生產數量百顆的球體花朵,再用大量的勞力時間性,逐一手繪每件作品。


繁花盛開昨夜  壓克力彩樹脂、複合媒材  直徑10cm  2016

一個兩種觀念的撞擊,可以各自獨立,但又和諧地統一為一個整體。

黃柏勳善於在同時共存且相互作用的關係中觀察一切,有著設計工作的背景,令他有著異常敏銳的感受,能在千遍一律的事物中,總是看出操作藝術觀念複調(polyphonic)的多元帶出矛盾、對話、開放或未完成的視覺感受。無論是架上繪畫或是立體作品的製作,黃柏勳都不斷的擴張、分化、倒置他熟悉的圖譜系統,長時間創作地把理性與感性的內外經驗調和得很好。

所以你大概很難閱讀,其實黃柏勳的繪畫裡潛藏著各種不同的主題,因為在他的內外經驗調和下,會被他運用的作品圖譜造形所吸引,而先進入這個造形內的色彩性。這些視覺經驗的處理先後順序,歸咎於他不同一般藝術家面對空白的畫布,他組織的不是藝術史順序裡我們所熟知的造形原理。黃柏勳設計、產出再進行製作,以一種設計與藝術兩個觀念的複調論。


***

原文刊載於::
CANS當代藝術新聞11月號的7080(亞洲當代藝術新世代)封面
-->

2016年9月12日

菁典當代 - 青年藝術家聯展

昨日的美麗  80x100cm  壓克力彩  2016


《菁典當代4》青年藝術家聯展
“ CLASSIC 4 ” Young Artists group exhibition 


【第一檔】
2016年8月26日~2016年9月20日
開幕 : 2016年8月26日(五)16:00~19:00
展出藝術家:
余廷彥、林怡君、黃亦中、劉思廷、劉鳳鴒


【第二檔】
2016年9月23日~2016年10月22日 
開幕 : 2016年9月23日(五)16:00~19:00
展出藝術家:
呂志文、李政穎、李淑瑜、邱錦屏、黃柏勳


文/黃亦中

今年是《菁典當代》第四次舉辦,「菁」意為爲最寶貴的人才。當代一畫廊的《菁典當代》展是以青年藝術家新秀介紹推廣為宗旨而舉辦。

今年夏天,當代一畫廊邀請十位青年藝術家包括:林怡君、劉鳳鴒、劉思廷、黃亦中、余廷彥、李政穎、李淑瑜、黃柏勳、邱錦屏和呂志文等。青年藝術家透過生活週遭、隨手可及的事物,來探討與自身的連結。藝術家林怡君和劉鳳鴒,各自用幾何圖型和單純的手工纏繞,探討時間與空間的可能性。余廷彥則是用都市和自然對立的符號,反思高度發展的現代文明。劉思廷和黃亦中,以自身生活中的片段為發想,構築屬於自己的詩篇。

而黃柏勳的新作”昨日賦”,則以鮮明的形象,表達他對過去的懷念。另外,李政穎和邱錦屏,也將”家”的記憶融入作品中,凝視自身情感。呂志文和李淑瑜,則是透過童話般的圖畫,尋找內心的真實,有時瘋狂,有時虛幻。誠摯邀請您前來參觀。

-
展出藝術家:
第一檔 |余廷彥、林怡君、黃亦中、劉思廷、劉鳳鴒
第二檔 |呂志文、李政穎、李淑瑜、邱錦屏、黃柏勳

地點:當代一畫廊 
台北市信義路三段147巷36弄22號 
(近仁愛路/芙蓉大樓正後方)
營業時間:
週一 至 週六10 : 00 – 18 : 00 週日公休
電話:02-2702-3327 傳真:02-2702-3327






2016年9月7日

【未來大明星Ⅵ】

【未來大明星Ⅵ】
繁花盛開的森林  160x160cm  壓克力彩  2015



展期:9/14-9/30
開幕茶會:9/17 (六) 15:00 p.m.
地點:罐子茶書館B1 (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9號)
參展藝術家:
陳可Chen Ke、許炯Xu Jiong、煙囪Yan Cong、蕭筑方Hsiao Chu-Fang、黃柏勳Huang Po Hsun、黃至正Huang Chih-Cheng、林煊哲Hsuan-Che LIN
主題:留言 Message



文 / 鄭乃銘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急著走到未來,卻疏於品味當下。回頭過往,才發現忽略了許多珍貴的細小事物。  ----黃柏勳

黃柏勳的繪畫,有著令人愉悅的心理視覺。這位目前相當受到看好的年輕藝術家,運用了相當柔和,糖果般的色彩來書寫自己從現實出發而加以放射出來的想像空間。對於黃柏勳來說,未來的形狀,無非都是靠著許多如今該名為「過去」的當下片段,所累積和銜接而成的。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作品,散發出令人想要一探究竟的蠢動。他或許並沒有很刻意在自己的作品植入環保議題,可是黃柏勳所架構出來的畫面,卻能拿來作為一種對現世的提醒,要大家更懂得因為珍惜所惹發出來的保護心理,讓未來真正是落實於現在的美好。

未來大明星DM

黃柏勳


2016年9月6日

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

藝術家黃柏勳的作品,在今年的9/16~18日,於香港港麗酒店的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露出,這次帶來五件全新創作,作品以『遠方大地』和『親愛的陌生人』為主題方向,值得期待。

相關展品能在以下網頁預覽,歡迎在香港的朋友前往參觀。秋日愉快。
http://www.asiacontemporaryart.com/artists/main/Huang_Po_Hsun/en/


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 


復古停留  80x80cm  壓克力彩  2016

2016年7月1日

首屆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風光落幕

藝術家黃柏勳與朋友設於作品前


【閉幕新聞稿-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
首屆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風光落幕
三天展期多家畫廊表現亮眼 空間及活動規劃屢獲好評
政商藝文界重要人士絡繹不絕
2016/06/28


   全台第一個以南島、海洋、在地風情為號召的國際性藝術博覽會-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在經過三天展期後,於6月26日風光落幕。近千件精彩展品吸引到各地藏家與產官學界重要人士參與,可謂成果豐碩, 琢璞藝術中心 之楊識宏作品完售,總成交額破千萬,成績斐然; 采泥藝術 Chini Gallery 所策劃之抽象大師霍剛大型個展也有近千萬銷售額,100號首展作品〈回旋〉於首展當日即確定售出, 首都藝術中心此次為南台灣帶來林順雄富含鄉土風情的創作同樣深受藏家喜愛,來自大阪的 Yoshiaki Inoue Gallery帶來具體派藝術家中辻悦子(Etsuko Nakatsuji)亦有作品根留南台灣。以國內外近40間參展畫廊的菁英陣容,吸引政治與藝文界重要人士皆親自前來觀展,使首屆港都藝博的舉辦更顯得別具意義。


畫廊、藏家、民眾予以肯定 熱情相約明年見

   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舉辦除了意在打造南台灣,甚至東南亞藝術品交流平台,也希望共同提升高雄成為國際文化藝術接軌的場域,故選擇最為現代化的高雄展覽館作為展場,以促成這場國際化的藝術盛會,而展場中也不乏許多策展概念強烈的展間,以及於國際藝術市場上不容小覷的作品首次現身,畫廊、藏家、民眾的正面回饋更為未來展會的籌辦打了一記強心針。

   高士畫廊 Loftyart Gallery 所展出劉國松、郭凱、薛松等藝術家作品,吸引北部藏家特地南下參加港都藝博挑選,總成交額破三百萬元;台中 大象藝術 Da Xiang art space 則成交南洋藝術大師劉金桔與謝忝宋的作品共計三件,負責人表示藏家皆為首次接觸到的高雄在地藏家,對於展場規劃以及藏家素質予以肯定。台南 德鴻畫廊 Der-Horng Art Gallery負責人陳世彬亦認為此次參展經驗良好,展場軟硬體皆屬難得,同行前來拜訪的日本畫廊同業也於參觀後深感驚艷,有望成為下屆展會的一員。台北 博藝畫廊 BO ART GALLERY 此次帶來的趙無極與丁雄泉版畫作品亦得到藏家青睞;經營俄羅斯藝術家有成的比劃比畫亦對於藏家實力及展會氛圍表示讚賞,其中由俄羅斯總統普丁於金磚五國的晚宴指定展出的卓利多 · 得爾志也夫作品也吸引莫北協駐台北代表處代表紀柏梁特地南下欣賞。

國際展商部分銷售狀況同樣不容小覷,日本畫廊Gallery Class所售出之椎木かなえ(Kanae SHIIKI)的油畫作品《I said, “No”》為展位最高單價作品;於上海耕耘超過15年的紫禁軒此次帶來張大力、陸超、宋穎、馬燾等中國藝術家陣容,獲得高詢問度,張東紅油畫作品《一支玫瑰2016》亦將留在台灣。LSD展出一系列日本年輕藝術家作品,純正的日式風格深受台灣民眾喜愛,其中奈良美智價值 480萬的1998年的紙上作品《Sad dog》亦是展會一大亮點。

除了大師與中壯輩藝術家創作受青睞,新銳藝術家所吸引到的矚目亦不遑多讓,在南部深耕多年的台南索卡藝術中心,展出一系列台灣年輕藝術家作品,其中林葆靈的2016年新作《京都夜曲》頗受矚目,而《南湖星空》售出佳績,黃柏勳則以銷售最多幅作品成為索卡藝術中心此次參展的生力軍;同樣主打台灣年輕藝術家群展的也趣畫廊也表示這次博覽會銷售成績讓他們相當滿意,所展出的范揚宗及郭志宏作品全數售出。而 伊日藝術 YIRI ARTS 此次帶來風格細膩的年輕藝術家陳雲個展,陳雲作品曾受上海龍美術館典藏,於高雄展出亦是提供南部藏家另一種選擇。 朝代畫廊 Dynasty Gallery 也帶來許多新銳藝術家作品,如林餘慶&魏杏諭、曾上杰之作都受到藏家青睞;曾上杰木雕作品更受到飯店業者購藏。另外,與原住民組委員會原住民組文化發展中心與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合作參與本次博覽會的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以台灣原住民藝術家聯展亦吸引到本地藏家購藏。

此次港都藝博規劃有多件公共藝術,由 尚畫廊 Gallery Sun 這次帶來艾倫•德梅茲(Aron Demetz)的作品,吸引到前總統府祕書長葉菊蘭、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許章賢及民視董事長郭倍宏特地南下欣賞,而Yoshiaki Inoue Gallery帶來具體派藝術家中辻悦子(Etsuko Nakatsuji)的大型裝置作品《Aizu-eyes-Human Figure》展示於博覽會主入口成為展會亮點之餘亦帶動了展位具體派藝術家作品的詢問度與銷售。采泥藝術所帶來的李光裕《女子》雕塑作品也受到典藏。

   首屆港都藝博亦特別以互動性與藝文教育為目的籌畫兩個「藝術計畫」於展期間舉行,「修復體驗活動」、「一人一信書寫你我的家書」都獲得民眾廣大的參與及迴響。於周末兩天所舉辦的藝術講座亦是場場爆滿、座無虛席,並吸引到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范巽綠參與。

2016港都藝博完美落幕 團隊誓言持續推動地方與國際藝壇接軌

經過三天展期,首屆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在民眾、畫廊與藏家的掌聲中完美落幕。許多畫廊紛紛表示首屆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相當成功,藉由三天展會認識不少南部潛在買家,也與藏家有許多深入對談。琢璞藝術中心表示:「港都藝博是少數可以同時呈現學術、市場與在地觀點的藝術博覽會。」德鴻畫廊負責人也說:「藉由展會發現許多新的本地年輕藏家,畫廊主也發現高雄必須持續以專業藝術展覽帶動收藏,主辦單位的用心我們都看的到。」來自新加坡的Kato Art Duo藝廊則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到高雄參展,展期間不但認識了不少台灣藏家,也結識了台灣本土藝術家,且因優良的展場規劃,成功地提供了欣賞藝術品的優質體驗。港都藝博執行長王焜生在會後總結:「我們團隊得到的反饋,不論是來自展商、民眾或藏家多是相當正面,也收到不少鼓勵和建議,這些都是支持我們、讓我們決心繼續推動地方藝術與國際接軌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很開心看到透過港都藝博開啟並帶動南部收藏風氣。畫廊協會將持續以行動均衡南北藝術資源、發掘地方潛力藝術家、推廣藝術教育理念。」